本月初,武昌區最后一臺燃煤鍋爐湖北飯店燃煤鍋爐被強制關停。至此,武漢市二環內的燃煤鍋爐已絕跡。為給空氣“減負”,“十二五”期間,武漢市要關掉三環內755臺燃煤鍋爐,今年將關停350臺。
武漢市自2007年開始逐步對該市的燃煤鍋爐實施改燃工程,開拆二環線內的燃煤鍋爐,每年少燃煤50多萬噸,少排二氧化硫8000多噸。
2012年,武漢市將禁燃區范圍從二環線擴大至三環線區域,禁燃區面積約148平方公里,并將“改善環境空氣質量”列入當年市政府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之一。
武漢市環保局相關人士透露,“十二五”期間,武漢市二環線和三環線之間的755臺燃煤鍋爐將全部關停。2012年已關停其中115臺,減少耗煤4.8萬噸/年,減排二氧化硫752.4噸/年,減排氮氧化物205噸/年。
據介紹,2013年,武漢還將關停至少350臺燃煤鍋爐,2014年再關停100-200臺。
觀察
工業企業改燃后,相關成本上升30%
改用電還是用氣
企業很糾結
武漢市環保局相關人士介紹,燃煤鍋爐關停比較困難的地方,除政府給予一定補貼外,主要費用由企業承擔。
從目前情況看,燃煤鍋爐關停后,相關企事業單位多改為使用天然氣、生物質燃料、電、太陽能等能源。雖然政府會給予一定補貼(如2012年政府補貼700余萬元),但大部分費用會由企事業單位自身承擔。
根據實際調研,工業企業改燃后,這一方面的生產成本會上升30%,而一些大專院校則出現持平或者成本下降的趨勢。而“十二五”期間二環線和三環線之間將要關停的燃煤鍋爐,大多數屬于工業企業。
同時,這也是一筆較為復雜的成本賬,因為使用煤作為燃料,還需要考慮煤的分量、質量以及人工成本,相反天然氣、電力等在這一方面成本要相對較低。而一旦采用天然氣,又需要考慮到一旦遭遇上游氣源緊張,工業企業往往首當其沖遭遇限制供應。